作者:沈好好
排版:沈好好
图片:网络
正文字数:1905
今天要为大家推荐的书籍是——赫塔·米勒《每一句话语都坐着别的眼睛》。
某一天,我像往常一样打开网易蜗牛读书APP,开屏看到赫塔·米勒《每一句话语都坐着别的眼睛》的推荐,无论是书名还是这本散文集的封面都太“美”了,吸引着我去看这本书,看的是电子版本,“我希望爱可以重生,像割过的青草。”这句话让我瞬间脑海里布满画面感。
她将不可能的事情说得那么动人,连残酷都变得带着文字的美感。当我看完这本书,我才知道她的语言不止是美,还夹带着疼痛感,甚至给人一种浩瀚想象空间,因此我还是下单买了纸质书。这本在我近期读书计划之外,然而我又爱极了这样的时刻,总会有一些偶然打破常规,让生活变得充满更多可能性。特别喜欢《每一句话语都坐着别的眼睛》的编辑推荐语:以诗的凝炼,散文的率直,描绘流离失所者的处境,通过写作这种沉默的行动,赋予弱小者以尊严。掷地有声的推荐语,没有一个字夸大的,我看完之后重新梳理了一遍,作者的表达就是这样的,我甚至震撼于她运用文字的力量。作者赫塔·米勒,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要说我跟这个作者有什么共同点,应该就是我们都出生于一个小村庄,还有我们都知道通过写作代替我们生活当中大多数沉默的时刻。虽然我跟她处境大有不同,甚至相差四十多岁,但是透过文字我能感知到她童年家庭的压抑氛围,以及她的冷静、深刻、敏感、对家人心怀复杂情感,终归还是有歉疚及受伤的一面。她写道:父亲必须独自承担他酒鬼的生活,母亲的眼泪无人可以替代。我也会哭,但我们哭的缘由不同。她哭自己为什么嫁了这么一个醉鬼丈夫,稍加理论就舞刀弄棒。我哭是因为我希望母亲偶尔也会为我哭泣,为自己生长在这样一个家庭。为父的沉迷于酒精,母亲沉湎于丈夫酗酒的痛苦,弃自己的女儿于不顾,外公守着他永远的发票和表格,外婆手里总是举着阵亡儿子的照片和经书。作者还谈及到了一本书严肃和平庸的区别,写的令人十分动容,严肃的书每一个好句子都能使大脑迷失,反之则是肤浅的书,她的叙述看得我醍醐灌顶。相信当你们阅读了这本书之后也能感受到它的“严肃”之处。在作者的书写里面除了无可避免涉及到家庭、村庄、写作这几个概念之外,还有关于她当时所处罗马尼亚的独裁统治环境之下,她的种种克制表达,文中有很多隐喻……虽时代背景截然不同,此前完全无从了解那段阴暗的历史,但通过文字能感知到作者深切地体会过话语权的沦丧,背井离乡从一个国度移居到另外一个陌生国度,她一面重新适应新的环境,一面又不可避免想到自己依然饱受摧残的亲友。通过她自己在工厂以及幼儿园上班的经历,经过她的回忆,将所有事情串联起来,惊讶地发现独裁的统治阶级之下人民遭受迫害的阴影,那是一场悄无声息的剥夺,她清醒过来才发现那令人无法接受的残酷真相。而她则是通过写作这种方式在披露真相,被警察扣留,处在被监视的状态之下,她的人身自由得不到保证,一直饱受要挟,还被当做囚犯一样审问。她一直在试图与无处不在的“眼睛”作斗争,一刻不停,她绝非能够妥协之人,很倔强,我特别喜欢这样的人。我认为这本散文作品具有非常强烈的自传属性,不少篇幅在阐述她自己的小说主题,有着她独特的个人风格,是通往她小说作品的入门之作,看完了这本散文集,会忍不住想要去看看她笔下更多小说作品,而散文是识别她的途径,绝非终点。她在我看来无疑是一个写作天才,她太擅长调动情绪了,将过往经历的事情能够梳理成文字的同时,也让我感受到了她的天分,她可以将记忆里痛苦转化成文字,性格里的沉默没有击垮她,就像是诸葛亮草船借箭,她借用的是过往的经历,如同一阵狂风在她的文字底下呈现的淋漓尽致。她在自己的家乡是异乡人,而作为一个远离故乡移居至德国的人,对德国来说她也是异乡人,故而,她以双重异乡人的视觉用客观而冷冽的笔调明里暗里一刻不停地披露自己以及她身边朋友曾经遭受过的迫害,她无疑是一个不会忘记历史的作家,她像极了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1、“总而言之,在每一句话语中,也就是说,在每一次说话的行为中,都坐着别的眼睛。”2、“我知道的永远比我能说出的多得多。但我不会抛弃那些使我变成笑柄的记忆,不会在写作时弃之不用。我执意回望墓地青草,从它的背面,超越时间的距离将它拾起,通过虚构将它为词语裁剪得面目全非。”4、“一个国家越不自由,人民被监控得越严,或早或晚,人们遇到的不愉快的事情就越多,就越不大可能忽略自我。”5、“我的写作必须停留在我受伤最深的地方,否则我不需要写作。”3、题外话:征集一下各位书友朋友的意见,大概平时更习惯早上还是晚上看我的文章啊,还是会根据你们的意见为主❥(^_-)